10月13日,天剛蒙蒙亮,三角鎮(zhèn)光明村的霧氣尚未散盡。在南方東街的一處巷口,83歲的吳初強彎著腰,用一把舊掃帚仔細地清掃著積水坑洼?!皡遣獣喊?!”一旁的年輕志愿者喊著,他擺擺手,笑著說:“動動手腳,身子骨更硬朗!”這一幕,是今天光明村全員滅蚊行動中最普通的瞬間,也是最動人的風景。

三角鎮(zhèn)光明村正式打響新一輪愛國衛(wèi)生運動攻堅戰(zhàn)以來,為響應上級關于基孔肯雅熱防控指示,村里以“黨建引領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”為抓手,全力清除蚊蟲孳生源?!皟晌备刹亢忘h員志愿者沖鋒在前,村民紛紛響應,從背街小巷的清掃消殺,到入戶宣傳防病知識,整個村莊仿佛被注入一股“暖流”。在這場全民行動中,有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——吳初強老人。他不僅是村里20多名60歲以上老年志愿者的一員,更以83歲高齡堅守一線,用樸實行動詮釋著“奉獻永不退休”的精神。
黨員帶頭群眾跟上
光明村的防控,有一套嚴密的組織邏輯。村“兩委”率先示范,黨員志愿者分成小組,包干重點區(qū)域。他們逐戶排查積水容器,手把手教村民科學消殺方法;大喇叭循環(huán)播放著基孔肯雅熱的預防要點——“積水不生蚊,健康不生病”的口號,化作通俗的“家常話”,打消了村民疑慮。短短幾天,行動從“干部干、群眾看”轉向“一起干、全民防”。光明村黨委書記楊炎萍介紹:“我們清理了20多處衛(wèi)生死角,覆蓋每條街巷。吳初強這樣的老同志,是我們的‘活招牌’——他們一做,年輕人都不好意思偷懶!”這股力量,讓全村迅速凝聚起“人人講衛(wèi)生、戶戶防疾病”的共識。

吳初強的志愿服務之路,正是光明村精神縮影。他年輕時務農打工,為生活奔波半生,退休后才真正“閑下來”。當被問到為何選擇當志愿者時,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有力:“以前沒時間,現(xiàn)在身體還好,能貢獻就貢獻!”他的子女起初擔心高齡勞作太累,但看到他每次回家精神抖擻,便全力支持?!靶膽B(tài)好了,身體也練硬了?!眳浅鯊娬f著,動作麻利地搬開一堆雜物。在村里,哪里有志愿活動,他就出現(xiàn)在哪里——社區(qū)巡邏、環(huán)保清潔、關愛老人,從不挑活?!巴ㄖ粊恚揖蛨蟮?!”
“做人就要做好人”
吳初強回顧了父母從小教導的樸素道理:“做人就要‘做好人’,對社會有用?!蹦贻p時,村里哪有什么“志愿服務”概念?見人挑不動擔子,他就搭把手;鄰居生病,他幫著照料。
如今時代變了,但內核未變——他的志愿服務日,常常是清晨六點出門,和隊友們清掃街道、倒積水、清垃圾?!白钕矚g大伙兒一起干活,說說笑笑。”他說著,抹了把汗,“別人謝我們,心里就暖和。”這份堅持,沒有驚天動地的挑戰(zhàn)?!捌渌驹刚叨颊疹櫸?,困難?沒有的事兒!”他擺擺手,強調了集體的溫暖。
?

據(jù)光明村委統(tǒng)計,老年志愿者群體已從最初的幾人壯大到20多人,帶動了更多年輕人加入。吳老對此倍感欣慰:“希望我這把老骨頭能激勵別人——年齡不是借口!”他常對同齡人說:“先搞好自家衛(wèi)生,再力所能及幫人?!睙o論晴雨,他的計劃始終如一:“只要身子還行,我就繼續(xù)干!”
吳初強的故事,沒有豪言壯語,只有彎腰掃地的背影和真誠的笑容。83年歲月,沉淀的是“能幫就幫”的淳樸。這份精神,如清泉浸潤鄉(xiāng)土,提醒我們:志愿服務的真諦,不在于年齡或形式,而在于一顆不求回報的心。
編輯 袁鳳云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蘇小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