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,國際交流日益頻繁,越來越多的公民出于消費、生活、商務等目的跨境郵寄包裹。然而,各國法律法規(guī)和海關政策存在差異,包裹出入境暗藏安全風險,需要多加留心。
跨境寄遞需警惕
管制物品莫大意
涉密載體禁寄遞。數(shù)字化時代,人們通常會選擇使用移動硬盤等載體來儲存資料,方便攜帶和傳遞。但是,一些重要的科研數(shù)據(jù)、技術資料、文件等涉密信息儲存在硬盤、光盤中并郵寄,可能會導致重要敏感信息泄露,倘若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或不法分子獲取,將嚴重威脅國家安全。
特殊生物藏隱患。境內外公民如不了解包裹寄送目標國的法律法規(guī),貿然郵寄生物材料,將面臨違法風險。案例顯示,近期我國海關查獲多起非法包裹入境案件,涉及物品種類繁多,包括活體生物、瀕危物種等。同時不乏我國公民郵寄帶有真菌、線蟲的包裹被外國攔截查處,寄件人與收件人均面臨違法風險。
陌生包裹有風險。如果收到來源不明的境外包裹,尤其是標注內容與實際物品不符或包裹有被重新封裝痕跡時,需提高警惕,仔細檢查包裹內物品,必要時應及時報警處理。海外旅游、留學或工作的公民,如遇到陌生人請求拼單郵寄,或他人以高額報酬誘使幫忙寄遞物品的情形,應提高警惕。
日常物品有禁區(qū)。日常生活中,一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跨境寄遞時也可能成為違禁品。例如涉及政治傾向、種族、暴力、恐怖、宗教等內容的書籍、酒精飲品、肉制品、電子煙產(chǎn)品、藥物等,不同國家均有不同的管控措施。郵寄物品中含有侵犯知識產(chǎn)權的產(chǎn)品,例如仿冒服裝、盜版軟件等,也可能面臨貨物查扣、罰款等處罰及法律風險。
跨境傳遞非小事
安全防線共守護
了解相關法律法規(guī)。境內外公民在涉及跨境寄遞時,務必提前了解兩國相關法律,可以查閱相關政府網(wǎng)站或咨詢專業(yè)機構,確保寄遞行為合法合規(guī),切莫因一時疏忽,讓包裹變成“暗雷”。
全面增強風險意識。時刻保持高度的風險意識,不存僥幸心理,不郵寄不明物品,不接受他人委托郵寄不明物品。謹慎處理來源不明的包裹,選擇信譽良好、服務規(guī)范的國際快遞公司。
嚴格落實收寄制度。寄遞企業(yè)要嚴格落實收寄驗視、實名收寄、過機安檢等制度,防范身份不明者寄遞的物品進入寄遞渠道,從源頭上攔截違禁物品,強化驗視安檢流程,明確收寄物品類型,提醒寄件人遵守禁寄和限寄物品規(guī)定,與公眾共同筑牢跨境寄遞的安全防線。
進一步加大監(jiān)管力度。提高查驗效率,嚴厲打擊非法郵寄行為。加強面向公眾的宣傳,通過官方平臺和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、定期選取一批典型案例,通過通報、解讀等形式增強公眾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。持續(xù)完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進一步細化違規(guī)寄遞違禁物品的范圍和處罰標準。
國家安全機關提示
跨境郵寄雖然方便快捷,但也存在風險。在日常生活中,若發(fā)現(xiàn)寄遞中涉及泄露國家秘密、危害國家安全、破壞社會穩(wěn)定的可疑線索,請及時通過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、網(wǎng)絡舉報平臺(www.12339.gov.cn)、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或直接向當?shù)貒野踩珯C關進行舉報,并協(xié)助配合開展調查取證工作。
◆編輯:吳玉珍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